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观察

  • 供应链创新试点能强化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同群效应吗?——一项准自然实验

    李永波;赵高才;刘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8年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开展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链创新试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2)供应链创新缩小了样本企业与同群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即供应链创新会强化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同群效应;(3)机制检验表明,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数字化机制和供应链多元化机制,即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多元化在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4)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政策、规模和产权异质性。

    2024年05期 No.53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2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 ]
  •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基于信息环境和金融错配的双重中介效应

    张瑞欣;郭淑娟;常京萍;

    数字经济领航经济增长,而企业投融资期限匹配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微观保障。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优化信息环境并抑制金融错配,进而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非产融结合企业以及非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而言,数字经济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能强化该治理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下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缓解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并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启示。

    2024年05期 No.538 2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科技金融政策赋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经验证据

    韩先锋;魏欣;肖远飞;

    数字技术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而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2011—2022年282个地市级面板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赋能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切实有利于激发城市数字技术创新,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科技金融政策能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增强科技人才储备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式间接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相比于试点政策的间接激励,现阶段的直接赋能效果更为明显;(3)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果在沿海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一带一路”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证实了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红利提供了参考。

    2024年05期 No.538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农村金融

  • 数字普惠金融、要素投入与农业技术创新

    万科;曹鹏翥;陈丽;范雯慧;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为农业技术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上,且该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4)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二者越过对应阈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均有所增强。以上结论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和机理,对农业科技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4年05期 No.538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 ]
  • 农业信贷担保有助于实现农业碳减排吗?

    赵泽群;孟光辉;

    基于2011—2021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通过异质性分析可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在降低化肥、农膜以及柴油这三项的碳排放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低要素禀赋和高要素禀赋地区农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农村融资约束问题和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促进农业碳减排的两条重要路径。

    2024年05期 No.538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绿色金融

  •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保险产品设计探索——基于“保险+期货”模式

    姚定俊;张雨;朱赛博;

    国际上碳保险产品随着碳交易的兴起而兴起,已有近十年历史。我国碳保险产品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借鉴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创新碳期货保险产品,以其中4种保险产品为例在蒙特卡洛方法下进行定价及敏感性分析,最后对A企业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发现:保险产品的避险效果明显,其中我国碳交易市场保险费率最低,欧盟碳交易市场保险费率最高。目标价格和市场波动率对4种保险费率影响明显;无风险利率的影响较小;障碍期权“触碰式”敲出价格和价差期权托底赔付价对保险费率影响明显,而封顶结算价影响较小。

    2024年05期 No.538 6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影响研究——基于资本市场投资视角

    僧建芬;张立杰;

    当下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分歧,其释放的信号可能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行为和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基于此,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样本,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ESG评级分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将通过降低企业市场获利能力、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及投资者异质信念等三重机制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ESG评级分歧与企业行为关系研究的边界,为ESG评级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意见。

    2024年05期 No.538 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证券保险

  • 债券募集说明书语调业绩偏离与债券信用利差

    张雪莹;谢堂坤;

    基于2010—2022年的公司债募集说明书,通过文本分析构建反映文本语调偏离业绩程度的指标,研究了在企业披露业绩数据和文本数据的多元信息环境下,债券募集说明书文本语调偏离企业业绩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募集说明书语调业绩偏离程度越高,债券发行利差越高。机制检验发现,债券募集说明书语调业绩偏离会降低公司信息透明度、增加违约风险,继而提高债券发行利差;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募集说明书语调业绩偏离提高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在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信息披露质量差以及债券承销商声誉低的公司更强。上述发现表明,投资者能够在多元信息环境下对业绩数据和文本语调两类信息进行交叉验证。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债券募集说明书文本信息披露规定、提升债券市场信息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2024年05期 No.538 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基于机制分析与门槛效应的检验

    谢明明;闫文杰;杨一帆;

    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三期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收入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其作用路径为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社会互动水平和居民家庭收入提升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政府财政支出在其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东部地区、高年龄段和高资产家庭的商业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存在收入门槛效应,在门槛两侧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如果不考虑家庭收入的门槛效应,会高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作用。基于此,从提升数字基建水平、提高保险公司数字化服务能力、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设计对应保险产品、关注低收入群体保险需求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2024年05期 No.538 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贺《金融理论与实践》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正>近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金融理论与实践》再次入编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的核心期刊。自1992年第一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选起,《金融理论与实践》已连续十次入选。近年来,《金融理论与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题,开设特色专栏,为一批追逐学术前沿,服务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文章提供交流平台。

    2024年05期 No.53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撰稿须知

    <正>一、本刊欢迎有真知灼见的稿件,来稿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注重其专业思想性、理论性和独创性。来稿中如有计量模型和公式分析,应当确属文中必需,并确保演算过程准确、精练。二、来稿提倡阐述透彻深入,一般字数应在12000字左右。三、向本刊提交作品以后,默认为授权本刊独家出版,并授权网络出版。本刊谢绝一稿多投,不得剽窃抄袭。本刊接收、编发稿件,不委托任何中介办理,也不收取作者任何费。

    2024年05期 No.53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