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改革

  • 三维协同演进:科技创新内生驱动下的产融互动机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产融协同创新

    陆岷峰;刘思妤;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构建以科技、金融与产业为核心的“三维协同演进”互动机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依据内生增长理论、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科技创新—金融适配—产业升级”的三螺旋协同演进模型,基于动态的视角来研究科技创新、金融工具及产业升级间的耦合与反馈机制。结果表明,技术突破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来重塑产业链条,金融工具借助风险分散功能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而产业需求则通过市场反馈机制为技术迭代提供发展方向,但目前存在产融协同中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等现象,可能会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须以数字化治理为基础,通过持续的制度和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区域协同网络的建设,重塑全生命周期适配的产融协作机制,来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最终实现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既丰富了三螺旋协同理论的应用维度,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注入了内生创新动能。

    2025年06期 No.55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气候风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加速器还是抑制器?

    边璐;李罗强;张江朋;侯晓辉;

    探讨气候风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理论机制,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2年中国376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气候风险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探讨气候风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气候风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及替换核心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异质性检验表明,受区域经济发展梯度与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气候风险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对东北地区企业则呈现非对称性影响;第三,产业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核心产业,气候风险对非核心关联产业影响的正向边际效应更为显著;第四,气候风险类型分析发现,转型风险、慢性风险与严重风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韧性在气候风险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完善气候风险管理框架、优化企业绿色转型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6期 No.551 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金融观察

  • 提高供应链透明度能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吗?

    刘博雅;鲍健波;罗栋梁;

    供应链透明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以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供应链透明度与企业杠杆操纵的关系。研究发现,供应链透明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杠杆操纵行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内生性检验仍然成立。中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透明度提高可以通过企业的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盈余管理等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资产收益率较低、外部审计质量较差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供应链透明度提高对杠杆操纵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优化杠杆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指导。

    2025年06期 No.551 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生产要素视角下数字金融素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罗荷花;周志豪;

    基于湘鄂两省41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分别采用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及其数字金融素养。运用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素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第二,从盘活生产要素视角来看,数字金融素养通过扩大信息广度、提高信贷可得性、促进新技术采用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具有普惠效应,更能帮助“长尾”型、低资源禀赋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经济韧性;数字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的助推作用相较于数字理财等其他数字金融产品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普及数字金融知识常态化教育培训,重视信息、资金、技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等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韧性。

    2025年06期 No.551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金融科技能否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

    张兵;孙晓蓓;李祎雯;徐章星;

    基于2012—2023年我国248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现阶段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竞争效应,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第二,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和经营业绩有效抑制了流动性囤积;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流动性囤积的影响在不同规模银行、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市场竞争度条件下存在异质性,在小规模银行、地处东部地区和较低金融竞争度的环境中,金融科技对流动性囤积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第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市场环境对金融科技缓解流动性囤积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问题的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2025年06期 No.551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绿色金融

  • 绿色金融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供应链溢出视角

    韩忠雪;赵金鹏;

    伴随着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绿色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2011—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视角,深入探究了客户绿色金融水平对供应商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客户绿色金融发展会产生供应链后向溢出效应,即能够赋能供应商提高其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客户绿色金融发展可以从利用供应链金融、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提高供应链韧性三个层面促进供应商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在供应链透明度高、供应链效率高、金融科技水平高以及环境政策实施后的供应链关系中,客户绿色金融促进供应商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更为明显。

    2025年06期 No.551 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企业ESG表现影响现金流风险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刘丽娜;张庆鑫;马亚民;

    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推动企业ESG实践及可持续发展、降低实体经济风险尤为重要。基于2009—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现金流风险,且在内生性讨论和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通过增加突破性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来降低现金流风险,并进一步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企业ESG表现与现金流风险关系的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风险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ESG实践防范化解实体经济风险的内在逻辑,为促进企业ESG实践、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2025年06期 No.551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证券市场

  • 分析师跟踪网络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

    曾婉慧;王生年;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分析师信息共享网络模型,研究分析师跟踪网络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能促进信息传播,从而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这种影响在分析师开展实地调研、明星分析师比例较高以及分析师地理位置分布更广时更为显著,且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行业竞争程度越低,分析师跟踪网络的信息溢出效应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通过提高个体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从而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结论表明,分析师跟踪网络促进了分析师个体信息的外溢传播,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定价效率。

    2025年06期 No.551 9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股权结构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视角

    吕成双;张鹏飞;季小琴;

    为强化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以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股权结构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降低了股价同步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在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一关系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与大股东数量越多时,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效果越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多个大股东降低股价同步性的效应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为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2025年06期 No.551 10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金融理论与实践》选题指南

    <正>《金融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主管,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省金融学会主办的全国货币银行类期刊。连续十次入选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作为金融思想的传播阵地,《金融理论与实践》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刊发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文章。

    2025年06期 No.5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撰稿须知

    <正>一、本刊欢迎有真知灼见的稿件,来稿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注重其专业思想性、理论性和独创性。来稿中如有计量模型和公式分析,应当确属文中必需,并确保演算过程准确、精练。二、来稿提倡阐述透彻深入,一般字数应在12000字左右。

    2025年06期 No.551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