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改革

  • 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徐晓莉;陈晶;李瑞雪;朱富显;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培育和发展依赖于绿色金融政策的牵引作用。基于中国2011—2022年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且这一效应在南方以及银行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及生态化对城市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均对政策效应的发挥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及生态韧性。

    2025年04期 No.549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数字经济发展驱动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温薇;姜康安;

    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为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注入了新活力。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驱动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研究发现,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企业负面评价和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产生间接作用。在异质性方面,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微宏观层面具有差异化成效。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具有行业、地区、政策环境同群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经验证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现有分析维度,更为推进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战略的有效施行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2025年04期 No.549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绿色金融

  • ESG表现、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

    刘琳;张雨晴;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双重优势,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以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并对实质性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绿色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2)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信息透明度两种机制推动企业绿色创新;(3)绿色金融在ESG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4)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规模较大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主动践行ESG理念、积极应对绿色创新挑战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04期 No.549 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协调研究——基于DSGE模型

    王涛;姜莹;孙睿;刘洁;郭轶锋;

    在全球绿色发展与我国“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以绿色信贷激励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嵌入财税金融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结合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模型实证检验,系统分析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与协同效应。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激励政策能通过融资约束渠道短期内抑制产出水平,但长期内因生产结构调整和绿色投资动态优化,对产出呈现正向贡献。单一政策工具中,所得税减免政策对绿色信贷的激励效果最优,且对通胀的负向冲击最小;再贷款与所得税政策的组合能通过商业银行和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产生放大效应,为当前最优政策搭配。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应当完善担保品框架设计,将环境权益类资产纳入合格质押范围,并依据产业特性实施差异化担保率;同时推动“再贷款+所得税”政策组合,通过利息收入减计和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增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供给动力,引导资源向长周期绿色基建及中小绿色技术企业精准配置。

    2025年04期 No.549 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制造商资金约束下的绿色供应链成本分担融资策略研究

    侯剑;于湉;许冲;刘俊华;

    以受资金约束制造商和资金充裕零售商组成的绿色供应链、无资金约束的传统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建立三种绿色供应链融资博弈模型:由零售商决策产品绿色度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由制造商决策产品绿色度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集中融资模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三种博弈模型在产品绿色度、最优订购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成本分担融资比例对链内各主体利润及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成本分担融资模式可以提高产品绿色度及链内各主体利润和绿色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水平,当零售商决策产品绿色度时,制造商承担较高绿色融资成本可以使其利润得到提升,同时零售商的利润也随之增加。从供应链整体利润来看,零售商决策产品绿色度时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优于制造商决策产品绿色度时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探讨成本分担融资比例对产品绿色度、最优订购量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2025年04期 No.549 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风险管理

  • 气候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吴慧慧;陈滢;邓益杰;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气候变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气候风险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气候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风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企业ESG表现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倒“U”形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以及公众气候关注对倒“U”形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使得倒“U”形曲线更平缓,而市场化程度对倒“U”形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使得倒“U”形曲线更陡峭。异质性结果表明,倒“U”形关系在成长期企业、资本聚集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非气候政策试点城市的企业中更显著。

    2025年04期 No.549 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金融科技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

    屠堃泰;米翎瑜;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的快速兴起对银行的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等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其资产配置行为与决策。基于2010—2022年6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下几点。(1)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作用机制表现为两方面:在银行内部,金融科技有助于减少银行的委托代理成本、约束非理性风险行为;在银企之间,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距离摩擦、增强信用识别能力。金融科技赋能下,银行可以更好地进行公司治理和信贷质量控制,从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2)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风险抑制效果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以及跨区经营程度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显著。(3)从时间维度看,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有助于平滑银行风险承担的顺周期波动,抑制“金融加速器效应”。

    2025年04期 No.549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证券与保险

  • 中国A股市场存在ESG风险溢价吗?——基于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子健;

    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表现的理念,其信息披露对公司股票资产定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上市公司是否披露企业ESG报告构建投资策略,采用因子模型对ESG投资策略的风险溢价进行分析与检验。研究发现,ESG投资策略能够预测股票收益,通过CAPM、三因子模型、四因子模型与五因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投资策略存在风险溢价,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分析师关注度越高、ESG报告管理层语调越积极和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中,ESG投资策略的盈利性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ESG投资策略存在大盘股溢价与低账面市值比溢价,从长期来看企业ESG信息披露对分析师未预期盈余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对于ESG投资理念的认可程度,为相关监管政策与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2025年04期 No.549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社保基金持股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基于供应商创新投资视角

    席志城;李刚;付阳阳;

    社保基金持股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后果,但学术界对社保基金持股在供应链上的溢出效应研究还不够深入。选取2009—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关系数据,基于供应商创新投资视角,探究社保基金持股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具有供应链溢出效应,即客户社保基金持股可以显著促进供应商增加创新投资。机制检验表明,客户社保基金持股通过提高供应商的风险承担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供应商增加创新投资。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供应商为非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激烈、客户集中度较低和属于高科技行业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社保基金在供应链中的溢出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实现资金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的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

    2025年04期 No.549 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金融理论与实践》选题指南

    <正>《金融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主管,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省金融学会主办的全国货币银行类期刊。连续十次入选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作为金融思想的传播阵地,《金融理论与实践》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刊发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文章。

    2025年04期 No.54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撰稿须知

    <正>一、本刊欢迎有真知灼见的稿件,来稿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注重其专业思想性、理论性和独创性。来稿中如有计量模型和公式分析,应当确属文中必需,并确保演算过程准确、精练。二、来稿提倡阐述透彻深入,一般字数应在12000字左右。

    2025年04期 No.549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